從“立德樹人”到“立志報國”:習近平總書記的這個新提法有何深意?
習近平總書記在2016年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要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節,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2019年3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并發表重要講話。五年后的2024年3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湖南第一師范學院考察時指出,“學校的辦學宗旨,既要提高學生的文化素質,又要引導學生立志報國”。這是習近平總書記圍繞新時代教育的使命與要求,在第一個“立”即“立德樹人”基礎上,又提出第二個“立”,即“立志報國”。這一全新的提法,對于我們深刻理解新時代教育價值導向提供了全新視角。
“一立”:立德樹人
教育,肩負著培養時代新人的重任。立德樹人,是學校教育的根本任務。“立德”最早出自《左傳·襄公二十四年》,“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雖久不廢,此之謂不朽。”而“樹人”則來源于《管子·權修》,“一年之計,莫如樹谷;十年之計,莫如樹木;終身之計,莫如樹人。”所謂立德,就是堅持德育為先,通過正面教育來引導人、感化人、激勵人;所謂樹人,就是堅持以人為本,通過積極的教育來塑造人、改變人、發展人。
育人為本、德育為先,這是我國教育的優良傳統。2018年5月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上強調,“人無德不立,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自從黨的十八大報告明確“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瞻遠矚,就立德樹人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論斷,分別從目標論、方法論和價值論三個層面,全面系統闡述了“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的重大教育理論和實踐命題。
立德樹人作為學校根本任務,要求在學校教育中必須注重培養學生的道德品質、行為習慣、公民意識和社會責任感。在這一過程中,學校不僅要傳授知識,更要傳遞價值觀。首先,學校要進行德育浸潤,在課程設置中增加德育內容,通過加強德育課程、實踐活動和社會體驗等多種方式,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為他們的未來發展奠定堅實的道德基礎。其次,學校要面向未來培養創新人才,通過多學科知識傳授,塑造學生健全的人格力量和道德品質,培養其良好品質和社會責任感等。
“二立”:立志報國
從“一立”到“二立”,這是新時代學校教育價值導向的升華。作為新時代青年,不僅要有健全的人格和道德品質,更要有遠大的理想和抱負,將個人的理想追求與國家的未來發展緊密結合起來,立志為國家的發展和民族的繁榮、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青春力量。
第一,立志報國是時代需要。在全球化深入發展和國家競爭日趨激烈的今天,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懷和國際視野顯得尤為重要。學校應通過傳統文化教育、國際交流、社會實踐等途徑,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增強其民族自豪感和歷史責任感。“二立”教育目標的實現,需要學生在立足國情的基礎上,放眼世界,立志為報效祖國而奮力攀登。
第二,立志報國是教育價值的提升。在新時代背景下,國家的發展需要更多有志之士的參與和貢獻。學校教育應引導學生關注國家大事,了解國家發展戰略,增強國家認同感和強國建設參與感。同時,學校還應通過愛國主義教育、國情教育等方式,激發學生的奮斗熱情,引導他們將個人夢想與國家命運緊密相連,立志為強國建設民族復興而努力奮斗。
第三,立志報國是對青年學生更高層次的要求。“二立”體現了青年學生對于國家和社會責任的擔當。這種價值導向的變遷,既是對時代要求的回應,也是對青年學生個人成長的期待。同時,我們也要清醒地看到,這種價值導向的遷移升華并非一蹴而就,它需要學校、家庭和社會的共同努力,形成教育合力。
從立德樹人到立志報國,是新時代教育的新使命、新責任、新擔當。不僅要求學校在教育內容上做出調整,更要求在教育方法上進行創新。學校要開展豐富多彩的社會實踐活動,讓學生深入了解國情,增強國家意識和民族自豪感,從而激發他們的報國情懷;學校要加強與家庭和社會的聯系,共同營造良好的教育環境,為青年學生的成長提供有力支持。
從立德樹人到立志報國,是新時代學校教育的價值導向及其升華。這一教育理念不僅體現了時代的發展要求和青年學生的成長需求,更體現了教育的本質和使命。作為新時代的學校教育者,我們應該深刻理解和把握這一價值導向的升華,不斷創新教育方法,為培養更多具有高尚品德和遠大理想的時代新人貢獻力量。
從“一立”到“二立”
在新時代,立德樹人與立志報國已不再是孤立的命題,而是緊密相連、相互促進的教育目標。學校作為塑造未來社會棟梁的重要陣地,肩負著培養時代新人的重大責任。從立德樹人到立志報國,不僅是教育價值導向的升華,更是學校責任擔當的具體體現;不僅是一個教育理念由淺入深、由外及內的過程,更是教育理念在新時代的傳承與創新。
第一,“一立”是“二立”的基礎。學校通過“一立”——立德樹人的教育,培養學生的道德品質和社會責任感,為“二立”——立志報國打下堅實的基礎。一個沒有良好品德和人格力量的人,是難以擔當起報國的重任的。因此,我們應該在教育中注重培養學生的道德品質和社會責任感,讓他們成為有理想、敢擔當、能吃苦、肯奮斗的新時代有為青年。
第二,“二立”是“一立”的升華。“二立”——立志報國的教育目標又進一步促進了“一立”——立德樹人的深入實施,使學生在報效祖國的過程中不斷提升自身的道德品質和社會責任感。對于學生個體來講,只有將個人的理想追求與國家的發展緊密結合起來,才能實現個人價值的最大化。作為教育者,我們應該鼓勵學生樹立遠大的志向,積極投身到國家的發展建設中去,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力量。
第三,從“一立”到“二立”是教育理念的傳承創新。“一立”——立德樹人與“二立”——立志報國是相輔相成的關系。這種相互促進的關系,使得“一立”與“二立”成為學校教育的有機整體“兩立”。我們要堅持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同時不斷探索新的教育方法和手段,以適應新時代的新問題新需求,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讓他們成為真正的“報國者”。對此,學校要通過課程改革和實踐教學等方式,加強“一立”和“二立”的有機結合,創新形成“兩立”。
“兩立”探索:新時代學校教育的實踐路徑
在新時代背景下,學校教育的使命任務不僅是立德樹人的“一立”,更要通過適當的實踐路徑來引導學生立志報國的“二立”,從而實現“兩立”的育人目標。在“一立”與“二立”的道路上,學校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只有不斷強化學校的責任擔當,才能培養出更多具有高尚品德和遠大抱負的時代新人。
首先,學校要推進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制定加強立志報國的制度政策和具體舉措,引導學生全面發展、個性化成長,創新形成“兩立”育人模式。其次,學校應繼續深化立志報國的教育理念,創新教育方法推進教育強國,并在此過程中培養學生的道德品質和綜合素質,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堅實的“兩立”人才支撐。第三,學校要開展形式多樣的“兩立”實踐活動,如志愿服務、社會調查、創新創業等,讓學生在實踐中增長才干、錘煉品質,增強報國的能力和信心。第四,學校應拓展“兩立”路徑,加強與社會的聯系,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實踐機會和平臺,使其在實踐中提高才能,鍛造優良品質。
從“一立”到“二立”再到“兩立”,我們要培養更多具有高尚品德和報國志向的新時代“兩立”青年。同時,我們也應該清醒認識到這一任務的艱巨性和長期性,以更加飽滿的熱情和更加堅定的信念投身于這一偉大的教育事業中,堅持學校、家庭、社會、青年“四位一體”共同努力,在新征程中培養并涌現更多優秀的青年人才,為新時代的教育事業寫下更加輝煌的新篇章!
(作者為上海應用技術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
(轉載:上觀新聞)
中華地方志友情鏈接:淼眾科技
Copyright@2002-2016 www.qidian.com All Right Reserved版權所有 云南劍嘉文化信息傳播有限公司
滇B2-20080046 滇網文[2015]0081-031 新出網證(滇)字010 滇ICP備08017520號-1
請所有作者發布作品時務必遵守國家互聯網信息管理辦法規定,我們拒絕任何盜版作品,一經發現,即作刪除!客服電話:0871-656508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