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deo id="op0lx"><ins id="op0lx"><table id="op0lx"></table></ins></video><video id="op0lx"></video>

<u id="op0lx"></u>
<i id="op0lx"><form id="op0lx"></form></i>
    <wbr id="op0lx"><ins id="op0lx"><table id="op0lx"></table></ins></wbr>
    <wbr id="op0lx"></wbr>

      當前位置: 首頁 > 名村名鎮 >

      • 習水土城鎮


        所屬類別 :
        行政區劃
        土城,位于習水縣西部,坐落在黔北川南結合部,是赤水河中游最大的場鎮之一,西與四川古藺為界,北接赤水市。赤水河奔騰不息,習(水)赤(水)公路貫穿東西,土(城)太(四川太平渡)公路與之交匯于此。水陸交通便利,到縣城29公里,赤水70公里,距遵義268公里,重慶282公里。

        基本信息

        · 
        中文名
        · 
        土城鎮
        · 
        行政區類別
        · 
        貴州省習水縣土城鎮
        · 
        所屬地區
        · 
        中國西南
        · 
        電話區號
        · 
        0852
        · 
        郵政區碼
        · 
        564618
        · 
        面積
        · 
        約307平方公里
        · 
        人口
        · 
        4.6萬
        · 
        方言
        · 
        西南
        ·  
        著名景點
        · 
        老街、紅軍四渡赤水紀念地
        · 
        機場
        · 
        遵義機場
        · 
        火車站
        · 
        遵義站
        · 
        車牌代碼
        · 
        貴C
        · 

        目錄 1地理位置 2歷史沿革

        折疊編輯本段地理位置

        土城原名滋州,赤水河自土城以下皆通船只,是川鹽和川貨入黔的主要集散地,也是川黔交通的樞紐和咽喉。自古以來,土城一帶舟楫繁忙,商賈云集,氣候條件優越,附近多肥田沃土,物產豐富,有"山明水秀,地坦人稠"的美稱。

        折疊編輯本段歷史沿革

        土城歷史悠久,文風淳樸,古跡甚多,文化遺產豐富。7000多年前就有人類繁衍生息,考古發現了大量石網墜等新石器。漢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在此置平夷縣,唐高宗儀鳳二年(公元672年)置浙州,北宋大觀三年(公元1109年)置滋州,領承流、仁懷二縣。元末明初,街民改建房屋時發現大量土城墻,故名"土城"。清代設土城里,民國3年(1914年)改設為區,屬赤水縣。1950年更名為土城鎮,1965年劃習水縣轄。
        土城是"地球紅飄帶上的明珠"。1935年,中國工農紅軍長征四渡赤水,土城是一渡赤水的主要渡口,并在青杠坡與國民黨川軍展開激戰,取得了戰略轉移的偉大勝利,留下了大量的革命遺址和革命文物。
        土城風光秀美,與赤水國家級旅游區、川南黃荊老林森林公園相鄰的小壩景區,是習水國家級森林公園的重要組成部分,原始古樸,丹霞碧海,銀瀑飛懸,"幽、奇、險、樸",是一塊尚未琢磨的美玉。

        折疊紅色土城

        1935年元月,遵義會議確定紅軍途經土城在瀘州一線渡過長江與紅四方面軍會合。27日中央軍委進駐土城。28日拂曉,在毛澤東、周恩來的親自指揮下,七大元帥親自參與或指揮紅軍與國民黨川軍激戰青杠坡。29日紅軍以土城為主要渡口渡過赤水河,紅軍1000余名烈士的鮮血染紅了這片土地。是役,為四渡赤水第一戰。
        主要革命遺址和紀念地有:
        四渡赤水紀念館--原稱"花園",是紅三軍團司令部駐地,為中西合璧兩層磚房,由原中央軍委副主席張震將軍題寫館名。
        紀念館突出介紹四渡赤水戰役的全過程,以土城戰斗、一渡赤水河為重點,真實再現歷史,突出表現毛澤東等軍事指揮家軍事指揮藝術上的"神",凸顯四渡赤水在中國革命史上的歷史地位。
        土城(青杠坡)戰斗遺址(紅軍烈士陵園)--青杠坡位于土城鎮東北面,離鎮區約3公里,"四渡赤水第一戰"在此打響。朱德等親上前線,指揮紅軍背水一戰,犧牲1000余人,擊退川軍,創造條件渡過赤水河,擺脫尾追敵人。這一戰是毛澤東遵義會議后指揮的第一戰,在革命史上有著重要地位。
        為了緬懷革命先烈,發揚紅軍傳統,弘揚長征精神,在當年掩埋紅軍烈士的青杠坡營棚頂腳下,修建了紅軍烈士陵園。1980年,習水縣文化館在烈士墓前立碑一塊,介紹了青杠坡戰斗情況,2000年重建紀念碑,并完成了臺階、護欄等附屬設施。2002年8月,原中央軍委副主席,在青杠坡戰斗中受傷并在戰地醫院永安寺療傷的張震題寫了碑名。
        一渡渡口(渡口紀念碑)--渡口位于赤水河與水獅河交匯處,形成了一個天然三角洲。這里河面寬闊,水流輕緩。1935年元月28日,由周恩來親自指揮工兵部隊和土城船工連夜搭建了浮橋3座,紅軍次日凌晨就從這里"一渡赤水",甩開了敵軍的圍追堵截,拉開了紅軍長征"四渡赤水"戰略轉移的序幕。
        1978年,習水縣人民政府拔出???,在渾溪口赤水河西岸的火星山上,修建了"土城渡口"紀念碑,碑高12.5米,嚴謹樸素,莊嚴宏偉,為省文物保護單位。渡口紀念碑下臨滔滔赤水河,兩塊見證歷史的石頭仍默默站在赤水河遠眺土城古鎮全境,撫今追昔,感慨萬千。是開展愛國主義傳統教育活動的圣地。
        毛澤東住所--在習水縣土城鎮長征街,現為鎮醫院職工宿舍。
        1935年元月27日,紅軍軍委縱隊長征抵達土城后,毛澤東就選擇在愛華綢緞鋪后面的一小三合院內的右廂房辦公住宿。當時條件十分艱苦,用兩根板凳搭上一塊門板,墊上少量稻草,鋪上毯子,蓋一床薄被。房子后面有一塊小壩子,壩子邊是一個崖壁,崖壁上有兩個洞穴,可作防空洞用。
        紅軍總參謀部駐地--位于土城鎮長征街,原為"惠民宮"(寺廟),兩段石階登上大殿,兩側就勢建廂房,宏偉壯觀。
        獅子溝紅軍總司令部舊址--位于土城鎮以北1公里的獅子溝,現為土城鎮中學教師宿舍,是一間占地約500平方米的木質結構四合院。1935年元月27日至元月29日,中國工農紅軍司令部就設在這里?,F在房屋保存較好,已列為縣文物保護單位。
        紅軍開倉分鹽遺址--原為土城鹽號,位于土城鎮長征街,為清代建筑,氣勢宏偉,猶顯當年鹽市繁忙景象。土城是川鹽入黔仁岸上重要的鹽碼頭和集散地。1935年,紅軍長征前鋒攻占土城后,在這里開倉分鹽,解決軍民生活之需。
        袁咨桐烈士故居--袁咨桐烈士1930年9月17日,在南京雨花臺英勇就義,時年16歲,是雨花臺最年輕的一位烈士。其故居位于土城鎮以東約1千米的水獅壩。
        袁咨桐烈士故居為穿斗式結構,小青瓦屋面,一正兩橫,四柱三間,一樓一底。院壩由石板鋪砌而成,前有磚泥花墻,高3米多。

        折疊千年古鎮

        土城古鎮"濱播(州)枕永(川),襟合(江)帶瀘(州)",自古即為兵家必爭之地,明代建有九龍囤、金了囤等四大軍事囤堡,現遺跡尚存。
        古鎮歷史上長期是赤水河中游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在悠久的發展歷史中,逐步形成了商埠文化、茶館文化、山水文化為主體的多元文化形態,留下了類型多樣的文化遺存。
        遠眺古鎮:東、西、南三面臨水,北面靠山,"鎮依山而建,水繞鎮而流"。以自然山水環境為基礎,沿赤水河呈二級臺地分布,形成三維立體空間結構,山-水-城交相輝映,相生相息,構成了古鎮特色鮮明的山城風貌,體現了山地居民與自然環境互為依存的"天人合一"、和諧自然的生活情趣。
        古鎮群體建筑有兩種布局方式:一種是位于山脊時,總體布局向外凸彎曲,具有離心發散的感覺,視野開闊,利于自然通風;另一種是位于山坳時,是呈內凹彎曲,具有向心、內聚感和安全感。
        走進古鎮,街巷多為石板鋪砌,依河道婉蜒曲折,隨地形高低起伏。
        古鎮傳統建筑依山就勢,自然地形成層樓疊宇的群體風貌,其造型輪廊高低錯落,縱向空間豐富,天際輪廊優美,是一幅"高低俯仰皆成畫,前后顧盼景自移"的美妙畫卷。
        古鎮街面是集商業活動、家庭起居、鄰里交往為一體的復合空間。在街巷稍寬闊的"口袋形"地段,是古鎮人駐足交談,茶余飯后休息的場所,也是小孩們追逐嬉戲、釋放童趣的快樂天堂……
        信步古鎮街頭,無論是街前街后,還是小橋院落,一棵棵古老榕樹見證著古鎮的蒼桑、古老……
        從古鎮傳統建筑單體型看:街道大多是"中國固有"形式的青堂瓦舍,但也不乏一些經典的"中西合壁"式建筑。如紀念館、土城小學、船幫、張半擔宅等,這些建筑,綜合運用臺、挑、吊、坡、拖、靠、跨、轉、退、分、聯等山地建筑手法,或懸虛構屋,臨坎吊腳,取"天平地不平"之勢;或依附懸崖、陡壁懸挑,"借天不借地",有"凌空飛壁"之感;或利用邊角,加設披頂;或因地就勢,增建梭屋……。靈活、藝術地構成了婀哪多姿的山地建筑獨特風貌。
        從古鎮傳統建筑局部造型看:建筑物斜撐上的圓雕,花窗上的透雕、人物、花、鳥、魚、蟲、栩栩如生,別具特色,這是古鎮人智慧的縮影,技藝的展示。
        房屋建筑的材料取自天然竹、木、土、石,房屋的勒腳、基礎、堡坎廣泛地利用條石、塊石、片石砌筑,墻身廣泛采用"穿斗夾壁墻",屋頂則采用小青瓦鋪蓋,使得傳統建筑物與自然環境有機地融為一體。
        老街臨赤水河,還有鹽碼頭--月亮臺,沿著月亮臺碼頭拾級而上,可以看到曾被船工們那沉重腳步磨去棱角的臺階,歷史在這里沉淀,歲月在這里流淌。
        隨著古街行走,不僅可看到被"川鹽"漫漫吞噬的土城鹽號,同時也可看到"船幫"老大的豪華住宅,還可目睹船工們住宿的"客棧",以及被歲月剝蝕、聽歌唱戲的古戲臺。這里曾經喧囂熱鬧,這里曾經商賈云集,走進它,仿佛又聆聽到鼓點陣陣、樂曲聲聲……
        至今,每逢三、六、九的趕集之日,集鎮上人頭攢動,商品琳瑯滿目。這里的小吃誘人、牽人;小炒蒸菜惹人、食人。除了美味小吃外,還可以品嘗到盛產于赤水河中的"鯰巴郎"魚,體味古鎮烹調藝人的獨特技藝。
        千百年來,勤勞的古鎮人利用當地生產的紅苕、糯米、花生、蔗糖等原料,通過蒸、煮、炸等數十道工序精制成了香脆可口、甜美舒心的苕絲糖,今天,苕絲糖仍然是古鎮人的饋贈佳品,哪里有古鎮人,哪里就有苕絲糖。
        宋人張能臣撰寫的《名酒記》中就有滋州"鳳曲法酒"的記載,當時就用蒸餾釀造技藝,生產了一種名為"景陽春"的美酒,而今窖址尚存,微風佛面,仿佛飄來了陣陣酒香。
        赤水河畔有這樣的說法:"土城古鎮產美酒、漂亮的姑娘家家有"。那么的清純、自然、勤勞、純樸和善良。正是應了"山美、水美、人更美"的古話。
        古鎮的人們一直追求著一種自然、舒坦、寧靜的生活情趣。不管閑暇之時,還是逢場趕集;不管是古鎮人,還是鄉下人,他們相聚茶館,三五成群圍坐于木桌旁,或品一杯清香的蓋碗茶,或天南地北聊天取笑,或打一回川牌,或抽幾口旱煙……,水碼頭茶館休閑的日子,好不悠哉樂哉。
        戲曲與茶館不可分離,每逢節慶之時,老人們唱一場玩意川劇鑼鼓清唱,高亢嘹亮之聲由茶館深處飄然而出,一如茶香溢滿街巷,人們品茗聽曲,構成和諧的古鎮文化氛圍。
        土城,地理氣候條件優越,土壤肥沃,一座以早熟蔬菜及龍眼等為代表的"綠色果蔬之鄉"正在形成。
        土城,旅游資源豐富,紅、古、綠三張名片整合為黔北黃金旅游線上的重要"鏈結點"。"走長征路,游赤水河、逛古滋城"構成土城獨特迷人的風景線。
         

      中華地方志友情鏈接:淼眾科技

      聯系我們?????? 提交建議??????網上商店

      Copyright@2002-2016 www.qidian.com All Right Reserved版權所有 云南劍嘉文化信息傳播有限公司

      滇B2-20080046 滇網文[2015]0081-031 新出網證(滇)字010 滇ICP備08017520號-1

      請所有作者發布作品時務必遵守國家互聯網信息管理辦法規定,我們拒絕任何盜版作品,一經發現,即作刪除!客服電話:0871-65650853

      国产精品1区2区_国产亚卅精品无码_亚洲国产日本成人在线_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视频
      <video id="op0lx"><ins id="op0lx"><table id="op0lx"></table></ins></video><video id="op0lx"></video>

      <u id="op0lx"></u>
      <i id="op0lx"><form id="op0lx"></form></i>
      <wbr id="op0lx"><ins id="op0lx"><table id="op0lx"></table></ins></wbr>
      <wbr id="op0lx"></wbr>